构建诉源治理新模式 服务建设现代化新郴州
2022-01-11 11:06:54          来源:法制周报 | 编辑:王亚东 | 作者: 朱盼标 | 点击量:13953         

法制周报讯(朱盼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郴州两级法院全面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扛牢扛实诉源治理责任,探索构建“1+2+3+X”诉源治理新模式,持续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初步实现了诉源治理由单打独斗向联调共治、矛盾上交向源头防控、分散办理向一站解纷、坐堂办案向线上服务、多头共抓向一网统管的“郴州之变”,有效减少诉讼增量,缓解人案矛盾,促进社会和谐。2021年,全市法院新收一审民事、行政案件增幅为0.62%,增幅全省最低,全市诉源治理工作考评位列全省第一。

坚持“1个根本”。两级法院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这个根本原则全面贯彻到诉源治理全过程各方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考察郴州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自觉把诉源治理工作融入到党委领导下的工作体系,主动向市委、市委政法委汇报。市委高度重视,市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将诉源治理列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十大工程,将民事、行政案件万人成讼率纳入市、县两级党委年终平安建设考核体系。目前,郴州已形成“党委总揽全局、政法委组织协调、政府全力支持、社会多方联动、法院依法保障”的诉源治理新格局。

构筑“2道防线”。以“三调联动”等传统纠纷调解模式为重点,强化源头防控、内外融合,将各类矛盾纠纷防在源头、止于萌芽,构筑起矛盾纠纷化解“第一道防线”;以人民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为核心,建立庭前调解、繁简分流、专业审判“三位一体”诉内解决机制,构筑起矛盾纠纷化解“第二道防线”。“2道防线”相互融合,着眼未病先治,立足标本兼治,共同推进诉源治理,完善了矛盾多元化解机制,夯实了基层治理基础,创新发展了新时代“枫桥经验”。

推进“3项创新”。持续巩固深化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大力解放思想,创新工作举措,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法治产品。一是探索完善案件审理、监管、评查五步法,强化关联案件检索,促进裁判尺度统一,不断提升案件质量,全面实现案件审理过程和结果的可评查、可监管、可复制与可推广。二是探索做实“速裁+”文章,完善繁简分流标准,组建专门速裁团队,创新开展类案连审、要素式审判,逐步实现“简案快审、繁案精审”。2021年,全市法院简易程序使用率比2020年同期提高1.78%,平均审理期限比去年同期缩短4.3天。三是探索推行“人民调解+司法确认”“行政调解+司法确认”“行业调解+司法确认”解纷模式,将司法确认制度作为调解的补强支撑与后盾力量,打通群众“零成本”化解矛盾纠纷路径,让更多纠纷止于诉前,提升调解实效。全市司法确认各类调解协议2443件。

强化“多元联动”。市中院主动加强与行政机关、仲裁机构等良性互动、密切配合,构建多元解纷大格局,依托诉非对接、诉调机制对矛盾纠纷进行分流,化解在诉讼前。与市司法局紧密联系,合作合力,共抓共管,全力优化司法资源配置;与中国人民银行郴州中心支行进行信息共享,建立健全金融消费纠纷排查预警和预防化解长效机制;与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纠纷诉调对接工作机制;与市住建局建立物业纠纷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化解和依法处置行业争端。注重重心下沉,发挥基层作用,将纠纷止于一线。每月定期向县市区政法委领导通报新收案件数量增减情况,推动县市区政法委主抓、法院和司法局通力协作落地落实。大力加强基层建设,鼓励基层法院创新。全市法院共建设诉源治理工作站163个,安排252人,联系社区(村组)186个,开展调解指导907次,开展法治宣传144次,诉前化解矛盾纠纷8365件。

                                                                    (作者系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

责编:王亚东

来源:法制周报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法律声明-联系我们
广告热线:0731-84802118 湖南法治报官网ICP备案号:湘ICP备19000193号-3 版权所有:湖南金鹰报刊社有限责任公司《湖南法治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